用心为您做好海南租车每一处细节!
欢迎光临海南蓝海租车   登录   注册
博鳌亚洲论坛指定接待用车单位

大海盛载了希望,渔港记录了生活,记儋州白马井渔婆

《万历儋州志》有载:人无佣佃,妇女负贩。其描述的是勤劳的儋州妇女自古以来就有负担行走买卖的习俗,白马井渔婆是其代表性形象。

 

01

渔港渔婆

 

白马井,这个传说是东汉伏波将军驻军的地方,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在历史长河里,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西与越南海防市隔海相望,濒临北部湾渔场,渔港水深浪静,锚地宽广,陆地环抱,是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这里的渔港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日常干活的都是女人,她们头戴大竹笠,身穿杂色布料缝缀的大襟格子衣裳,素色长裤,腰绑围裙,脚踩各色胶水鞋,特有的朱红色脸庞包裹着巾布,她们俗称渔婆。她们勤劳坚强,大多干体力活,每天从三更开始就在渔港工作,直到中午。

 

02

渔港开埠

 

白马井渔港,1959年以前只是一个由当地疍民自发形成的简易珊瑚石码头,荒芜的坡地上遍布仙人掌和荆棘,偶尔有几艘小船停靠。1958年,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南海资源,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国家决定建设南海渔业基地,开发北部湾渔场。广东省政府将国营南海水产公司从广州市搬至海南岛西部儋县这个只有不到300户的小渔村。

 

1000多位热血年轻从广州赶赴还是一片荒芜的白马井西海岸,在荆棘丛生的古战场上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的进行渔港建设。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修成1000多米的挡水堤,250米的临时码头,400平方米的卸渔场,渔港初具规模,成为国内重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

 

03

渔婆来历

 

 

而在白马井渔港建设初期,由于条件有限,大部分工作采用人工。那时候,南海水产公司的女职工们自发的组织劳动,形成各种劳动战队,有刘胡兰战斗队、向秀丽队、穆桂英队等,她们白天正常生产、晚上义务劳动。

 

时常劳动至凌晨,甚至有的孕妇也自愿参加挑沙建码头、修道路,白马井渔港的“铁姑娘”就是在这时涌现出来,这些辛勤坚韧的妇女,她们就是白马井渔港第一代渔婆。

 

现今50多年过去了,第一代渔婆很老了,已经很少有人还在渔港做事。早期的渔婆主要从事南海水产公司的内部工作,随着北部湾渔场的产量萎缩,加上越南方面对在北部湾及南海作业的骚扰,南海水业公司经营情况不断的恶化,职工们的收入也不断减少,甚至下岗。

 

后来南海公司进行了多样化经营转型,包括把渔港向社会开放。白马井渔港向社会开放后,各地民营渔船不断涌入,白马井渔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捕捞、交易、运输、后勤、补给、仓储的综合市场。而在这个码头,男人只负责出海捕鱼,妇女则负责岸上所有的事情,南海水产公司的部分退休、下岗女职工为了生活,有些人做起了渔婆。

 

头脑灵活的,有熟悉宽广的人脉关系的,做中间人,做贩头。没人脉,没本钱,不会钻研的,卖力气,做苦力,做村婆。随着渔港的开放与热闹,白马井镇附近的村婆也不断的加进来,她们有着海南妇女天生坚韧、能吃苦耐劳、又乐观开朗的性格,她们一起塑造了今日白马井渔港独特的渔婆现象。

 

04

渔婆江湖

白马井渔港运转看似杂乱,其实她们都按一定的方式严密的运转着,渔港业务大体分为4个工种:“船头”出售渔货,“贩头”联络客户收购,“村婆”出力搬运,“拆市”负责运输。船头、贩头、村婆工作基本都由渔婆做,近年来随着外来渔船增多,“船头”和“贩头”角色会互换,既当买家也做卖家。

 

“贩头”头戴元宝状竹笠,等待在码头边,每当有渔船靠岸,她们就冲到船上,经过挑选、争夺、杀价、交易取得鱼货。过程中跟同行竞争、争吵是家常便饭,在这里考验着她们的是人脉、眼光和精干。其中卖力气、收入最低的是村婆,村婆分为挑担渔婆、拖车渔婆、拖冰渔婆,她们大多是40、50岁的中年妇女们,有些甚至60多岁还在坚持。她们每天收入只有微薄的几十元,活少时甚至只有十多块。

 

挑担渔婆手拿一根木棒,一般中间会绑着一条带铁勾的尼龙绳子,在中间人跟贩头挑好鱼后,从船上把鱼挑下渔船过磅,每挑一担塑料箱鱼,大约收入两块钱。有些人独自挑,一次能挑两塑料箱,有些两人一起抬,一次可抬六塑料箱。没活时,就在岸边等待,偶尔吃几口自带零食补充体力。

 

拖车渔婆一般头戴尖顶竹笠,腰绑围裙,手戴护套,拖着一辆两轮手拉车,在岸边等待鱼上岸,在鱼过称后,就把鱼搬到自己的拖车上,拖到运输车上或冷冻仓库里,一般按距离收费,大约每车5到10块。

 

拖冰渔婆工作轻松些,一般是从冰厂装满一拖车的冰,送给将要出海的渔船或其他需要的冰的地方。一拖车冰运费就几块钱,大部分是些年纪比较大的渔婆从事此活。市场上还有卖货渔婆,她们不参与市场运作,只收购一些新鲜的鱼零售,或制成干货出售。

  

05

后记

 

如今的白马井渔港,已经规划建设为国家中心渔港,是海南重要的渔业基地,每年出入渔船2万多艘,繁荣的背后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渔婆支撑着它的运转。随着渔港的现代化建设,白马井渔婆,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许会逐渐的消失,但她们辛勤、坚韧、乐观的形象,会永远的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与文章相关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