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为您做好海南租车每一处细节!
欢迎光临海南蓝海租车   登录   注册
博鳌亚洲论坛指定接待用车单位

火山与大海的较量 令人惊叹的火山岩地质遗迹

雷琼陆谷火山带的特殊之处非常多,如它是陆缘裂谷发生、演化历史的完整记录者,是南海洋面升降的可视标本,它也是玄武质火山岩海岸地貌最丰富的呈现。


当火山与大海相遇,无法得出谁更强大的结论,但火山经长期风化剥蚀的玄武岩台地,陡直整齐排列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新月形海积沙石滩上的奇特地貌,足以让人惊讶大自然的神奇。


我国著名火山地质学家、岩石学家陶奎元教授转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火山专家的意见,认为雷琼陆谷火山带如今最需要保护和重视。大海无休止地潮涨潮落,远远看去这里的海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靠近她,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异境地……

这里是坐落在雷琼火山带上绵长的徐闻县海岸线。墨黑礁石蜿蜿蜒蜒占满了整个海滩,细沙只能浅浅覆盖其上;几十万年前火山留下的玄武岩,海浪冲刷、风雨剥蚀,将岩石刻画成万千模样;5月青苔恣意生长,蓝、绿、黑、白色彩鲜亮得令人惊艳。而海峡南岸,因人类向海扩张,火山与大海较量的痕迹已然失去大半,唯儋州市洋浦开发区至临高县的数十公里海岸上仍固守着喷发后的状态——苍凉、雄浑,质密玄武岩铺满海岸。


火山在喷发时熔岩流形成玄武岩,而它被风化和海水侵蚀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成了奇特的海岸带景观。


在我国著名火山地质专家陶奎元和徐闻县政协副主席、旅游局局长陈北跑的指引下,我们一起走进了湛江硇洲岛,徐闻大汉三墩、南极村、红坎村、白茅海等地,感受水与火的生克之道。


三墩寻龟背


海蚀造神奇


祖国大陆最南端徐闻县,是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更具体一点,始发古港名叫“徐闻大汉三墩”。


从徐闻县城向南出发驱车行驶大约10余公里,紧靠粤海铁路北港码头西侧,有三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屿,组成了徐闻大汉三墩。当地人称小岛屿为墩,传说是三个苦难姐妹的化身。头墩靠海岸最近,二墩次之,如今粤海铁填出的堤坝可直通这两处。三墩较远,须乘舟渡水方可达,岛上火山遗迹保存较好。


三个墩是不是三座火山?陶奎元一口否定。原来是露出水面的玄武岩进一步侵蚀形成的海岛。当地渔民告诉我们,徐闻海岸的海里,全是这种黑黑的石头(玄武岩)。上得墩来,海蚀崖、海蚀凹壁、海蚀平台蔚为壮观。崖是海岸受到波浪侵蚀而成的陡崖;崖下近海水的地方是波浪长期作用形成的凹壁;应该属于海滩的位置,海水已经将坚硬的玄武岩冲刷成同一高度、较为平缓的平台。


玄武岩海蚀平台上千奇百怪,有穴、有沟、有槽,如足、如盆、如琴、如书、如网格如象形文等等。最具特色的,非龟背石莫属。当地人称神龟石。因玄武岩熔岩在地表冷却过程中收缩形成裂纹,又因其中含有细小的气孔,气孔与裂缝和整个岩块同被风化即海水冲刷后,其形状如八仙桌大的龟背。


“太像了,惟妙惟肖!”大伙惊呼。


石头风化成土


柱状节理如屏


陈北跑带着我们去徐闻红坎村找柱状节理,开进了一条崎岖小路,直到弃车步行,又看到玄武岩风化后的厚厚红土。红土里偶尔夹杂着石头,石头如大子弹头探出来。能看出一层层风化剥落的模样。再走几步,就看到了大海。


海滩上满满的玄武岩碎石块,有的正在剥落,有的密布气孔。气孔在石头上的排列或小中套大,或画圈,或回旋,或集中一小片。还有龟裂的玄武岩台地被分割成方块,每方块中间开始剥蚀,如同眼眶和眼珠。继续风化,“眼珠”太重,海浪带不走,继续“瘦身”。突然有一天就汇入了大海,仅留下凹壁,如注满了海水的脸盆。


从徐闻县东南部海安至龙塘博赊港的一段海岸线,分布有柱状节理,高大雄伟如希腊雅典娜神庙的廊柱,比较规则,数目以万计。但硇洲岛最具代表性。


硇洲岛是离湛江市区最远、离南海深水区最近的海岛,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也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大约40万年前,先由蒸汽岩浆爆发形成了涌流凝灰岩,然后岩浆喷发形成熔岩流、玄武岩的柱状节理。陶奎元指出,这个岛是由两种火山同时喷发而成。


硇洲岛地面起伏不大,有两级玄武岩台地,最美丽处莫过于那晏海石滩。


碧蓝的海水映衬着赤红的火山岩,岸边还有许多鬼斧神工的海蚀洞;六角形的柱状节理,每个冷凝中心发生像三个方向的裂隙,它们之间的夹角约成120。,整个陡崖像排列整齐的石柱构成的一幅巨大屏风;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随处可见,俯下身,听那洞水的声音,有的竟如水拍石鼓。


海浪凿“龙门”


资源两地享


再回想海峡之南的岸线,玄武岩千百万年与海浪撞击、冲刷,如今只在儋州、临高的后水湾一带留下规模的痕迹,显得尤为激烈、粗犷。清人有诗“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描述了儋州峨蔓火山海岸最著名的一处景点——“龙门激浪”。与海南东部的海岸线砂岩不同,玄武岩被“雕刻”得古怪嶙峋,绵亘数十里。峨蔓火山海岸已然是琼北火山海岸的典型代表。


那里分布着多个时期的火山喷发和熔岩流入海景观。同时,兼有火山岩地层剖面、熔岩流构造遗迹,有波状熔岩、渣状熔岩、绳状熔岩,有的形如笔架,有的形如盾牌,有的状如卧牛。附近还有很多火山熔岩燧道,有整面如刀劈一般的悬崖,有像搓板一样的石板。这便是长久与大海较量的画面。“那峨蔓的‘龙门’,就是熔岩流冷凝成为熔岩,被海侵蚀后底部岩石垮塌的结果。”采访团队中,有人悟出海蚀的相同道理。火山与海水最初的较量中,火山无疑是胜利者;但在之后的几百万年中,海却占据了上风。在海浪作用下,玄武岩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海蚀台地仍进一步削减,玄武岩一边风化一边剥蚀。


无论是土还是石,最终卷进大海。


同样的板块,同样的原理,万千的景观,隔着琼州海峡,雷琼两地火山旅游资源显得如此富足。

与文章相关的还有